什么是存货跌价准备?判断存货减值的依据是什么?判断存货减值的依据是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什么是存货跌价准备,什么是存货跌价的转回?转回存货跌价准备意味着什么?一般来说,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是指存货价值前期减记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减记金额应当在原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恢复转回,转回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期末计量原则:资产负债表日,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计入资产负债表)。其中,成本是指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企业在存货成本的日常核算中采用计划成本法、售价金额法等简化核算方法的,其成本为调整后的实际成本。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在完工时的预计售价减去预计成本、预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它体现了会计谨慎性原则。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在完工时的预计售价减去预计成本、预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当影响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因素消失时,减记的金额应当恢复,并在原存货跌价准备内转回。
存货跌价准备可以冲销。存货跌价准备转回和结转的会计处理:1。库存折旧准备金冲销。企业应当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将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进行比较,计算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然后与应计提金额进行比较。应计金额大于应计金额的,应当补足。企业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借:资产减值损失贷款:当以前影响存货价值减记的因素已经消失时,应在原存货跌价准备内恢复并转回减记金额,转回金额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
存货跌价准备:资产负债表日,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可变现净值乃根据估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及销售税厘定。不需要直接加工销售的存货,从销售税中扣除预计售价,确定可变现净值。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计提减值: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
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是指影响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因素已经消失,减记金额应当在存货跌价准备原金额内恢复并转回,转回金额计入当期损益。结转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借方:存货跌价准备;贷款:主营业务成本;结转时,需要按比例计算。因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原因转出的存货,也应结转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存货跌价损失是指因存货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而导致的无法收回的存货成本所造成的损失。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即存货跌价损失,在会计分录中作为“资产减值损失”反映。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影响前期存货价值减记的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金额在原存货跌价准备内恢复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判断存货减值的依据是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净值孰低计量。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资产减值损失。如果导致减值的原因素已经消失,减值金额应当在原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恢复。可变现净值存货的预计售价、预计完工后将发生的成本、预计销售费用和税金。虽然存货的初始计量是按实际成本入账,但存货进入企业后可能会发生毁损、陈旧或跌价,我们称之为减值。
扩展数据“存货跌价准备”,借方登记存货跌价损失的实际金额和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金额,贷方登记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期末余额在贷方,反映企业已计提但尚未核销的存货跌价准备。企业出售存货时,应当同时结转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结转时,冲减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成本,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科目。
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一般是指以前影响存货价值减记的因素已经消失,减记金额应当在存货跌价准备原计提金额内恢复并转回,转回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存货跌价准备是指当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时,企业按照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借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转回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时,根据增加的金额,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科目。
扩展数据:存货跌价准备账户用于核算企业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是指在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时,存货成本中不可收回的部分,如果存货发生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应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与其可变现净值的差额提取,计入存货跌价损失,简单来说就是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原成本,对减少的部分进行稳健处理。